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下,如何實現區域經濟增長
加大對可再生能源的基礎設施投資,積極運用PPP等模式,鼓勵社會資本參與;加強區域之間的交流合作,實現四大經濟區域之間資本和先進技術的深入融合。
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下,如何實現區域經濟增長、能源消費和CO2排放的動態協調發展,是中國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、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。
選取2000—2017年我國各省份能源消費、經濟增長、CO2排放量和固定資產投資指標(不包含西藏自治區和港澳臺地區數據),按東部、中部、西部和東北部四大經濟區域,建立面板向量自回歸模型(PVAR),并利用系統廣義矩估計法對模型系數進行估計,通過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,脈沖響應分析和方差分解得到能源消費、經濟增長和CO2排放三者之間的動態關系。
結果表明:
①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在東部、西部均呈雙向因果關系,在中部、東北部均呈單向因果關系;除東部外,CO2排放與經濟增長均呈雙向因果關系。
②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在東部、中部、西部和東北部中均呈雙向正向脈沖響應,經濟增長對CO2排放均產生正向沖擊;除東部地區外,CO2排放對經濟增長均產生正向沖擊。
③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互為重要影響因素;除東北部地區外,經濟增長均為CO2排放的重要影響因素。
④固定資產投資能有效降低中部和東北部CO2排放。
最后根據模型分析結果,分別從技術研發、政府投資、政策引導等方面提出以下建議:加大對可再生能源的基礎設施投資,積極運用PPP等模式,鼓勵社會資本參與;加強區域之間的交流合作,實現四大經濟區域之間資本和先進技術的深入融合。